系统介绍
在精准三维空间中实现矿山全要素环境虚拟、安全监控信息对接、综合自动化系统控制、矿井生产辅助设计、网络化信息发布和会商决策支持,从根本上提升矿山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为矿产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和矿山安全生产、抢险救灾提供技术支撑。
井下三维可视化
当前煤矿智能化开采是在工作面各单机设备自动化功能的基础上,以采煤机自动化记忆截割割煤为中心,通过集中控制系统控制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等成套设备协同联动,进而实现煤炭开采工艺的程序化自动运行。
煤层地质复杂多变,工作面采、支、运等设备众多,在开采过程中需要实时根据煤层变化、设备状态、故障情况等进行设备自动调整、成套设备联动调整或远程人工干预。
设备状态感知和全面的环境工况决定了智能化开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目前国内已建成的智能化工作面监测方式主要包括一下两种:
云台视频监控,监测设备状态、工作面环境。
缺点:存在监控死角、视频不连续、视频质量低。
传感器、故障信息和控制等数据监测,传感器数据主要用于控制和设备的故障保护。
缺点:参数集、数据图表或二维组态的形式进行展示,与设备实体没有深入融合,表现形式单一,不便于现场采煤工人的使用。
如何能更好的的利用矿井现有资源,打造智能化开采平台呢?智慧矿山三维可视化系统基于真实空间坐标,以三维虚拟仿真结合数据管理的方式全面模拟矿山生产过程,通过三维可视化管控实现矿山的科学决策与现代化管理,保障安全生产,全面提高经济效益。
(1) 基于真实三维空间坐标对重点掘进面建模,模型动态展示,为下一次掘进提供参考
(2) 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三维可视化展现
(3) 井下场景一目了然,设备位置精确定位,利用VR场景,为作业施工提供辅助教学
三维模型以设备机械设计数据的基础上建模,建模精度、准确度以支撑对设备物理状态的全面展示。
虚拟场景三维模型与设备数据信息进行动态融合,模型三维可视化与数据信息展示有效结合。
井下建模展示
煤矿设计、开采、维护过程中,时常出现一些未知的、突发的现象,而且实地检测等手段存在着地质状况复杂多样、花费多、见效慢等缺点。
井下建模流程